“Going Dark" 與 “Golden Age of Surveillance"-2012-01-15

這是一個從1990年代起,關於訊息加密與否的資安政策辯論。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局和一些其他機構聲稱他們監視訊息的能力正在一點一點的消失,也就是" Going Dark “。引發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加密電子郵件、數位電話和Skype。壞人們透過這些技術來通訊。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法律,例如CALEA,來迫使這些服務不是那麼的完善安全來讓政府可以有些許權力進行監聽的動作。

相反的論點就是" Golden Age of Surveillance “-線上大量的數據資料和網路通訊系統的普及,也給了政府機構更大的權力來監視著我們的生活。無論它是否有經過加密處理,他們可以從 Google取得我們的E-mail;不管你有沒有使用Skype,他們也可以在你的電腦上安裝監聽軟體;他們可以監控你Facebook的對話訊息,也可以學到10年前還沒有網路的事。而現在更出現了很多能夠全天候追蹤我們位置的攜帶型裝置,像是我們的手機。

在這篇文章中,CDT研究員(同時也是法學教授)以"Golden Age of Surveillance"為前提對"Going Dark"提出了挑戰。是的,竊聽是很難的,但許多其他類型的監視、監聽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一個簡單的試驗,可以幫助讀者決定要相信"Going Dark"的說法還是"Golden Age of Surveillance"的說法。假設有一個機構能夠選擇要使用1990年代的套件還是2011年代的套件。前者雖然已被加密但仍可被竊聽,且它缺乏定位追蹤、識別、存取多個資料庫、資料挖掘等新技術;後者結合了最新的技術:具加密效果引發的阻礙,但是增強監聽後可使用的功能,像是定位追蹤、同盟追蹤和資料挖掘的技術。使用後者封包有很明顯的優點,新的監控工具能具有更廣大的調查功能,但是只能針對一小部分進行竊聽。而這個新的監控工具將被更為頻繁的使用並提供更詳盡的數據來幫助日後的調查。

 

本文為【平行與分散式處理實驗室】協助翻譯
原文網址:http://www.schneier.com/blog/archives/2012/01/going_dark_vs_a.html

Leave a Reply